陈锁芳:"北漂"22年,在故宫修了19年古建筑雕刻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7-08 13:26:29  来源:常州晚报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遵循木质纤维的特点制定最恰当的榫卯,这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不仅制作小板凳,陈锁芳年轻时跟着爷爷、父亲做八仙桌、雕花床,都是用的这个老手艺。

  年轻时,陈锁芳就是溧阳上黄一带小有名气的“水作”(指会造船的木匠)。年逾不惑,他背井离乡开始“北漂”,我在故宫当木匠有19年的时间。回到故乡,他依然舍不得丢下这门手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天都没有休息”:天目湖牌坊、长荡湖游船、溧城镇同仁堂药店门头都是出自他手。他还做了1000多根拐杖,送给街坊邻里以及上黄、埭头、后六和溧城等乡镇敬老院的老人。

  

年逾七旬的老木匠,每天和木头打9个小时交道

  

    到底在故宫当过木匠,陈锁芳一见到记者,嘴里就蹦出一个皇帝的名字:“明朝的朱由校知道吗?他可能不是一个称职的君主,却是一个天才木匠。”这一次的采访,他就从这个木匠皇帝的一个小创意说起……

  

  陈锁芳每天至少和木头打9个小时交道

  

  “朱由校提出了一个创意,木凳里面得加24根榫子,让一个宫廷木匠去做。木匠苦思冥想而不得,到皇帝那儿请罪。朱由校不仅赦免了他,还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构思。木匠豁然开朗。”陈锁芳拿起一张朱红色的小板凳:“诺,这张小木凳子里就有24根榫子。”

  

  陈锁芳解释,在小板凳的制作过程中,不用一滴胶水、一颗钉子,都是靠组装而成。这就是“开榫打卯”的古法,虽然颇费工夫,但在他看来,这个契合程度是任何螺丝和铁钉都比不了的。

  

  “遵循木质纤维的特点制定最恰当的榫卯,这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不仅制作小板凳,陈锁芳年轻时跟着爷爷、父亲做八仙桌、雕花床,都是用的这个老手艺。

  

  陈锁芳带着记者参观自己的工作室:古色古香的长廊、雕龙刻凤的廊檐、雕有八条龙的太师椅,院子里比较开阔,里头有一座已经成型的宝塔。嘴里向记者介绍,他又忍不住走到宝塔旁边,着削、磨、反复测量……小心地开榫打卯,将一些部件组装在一起。“我每天最少和木头打9个小时的交道。”陈锁芳说。

  

  年轻时就会造船,是乡间有名的“水作”

  

  1943年,陈锁芳出生在上黄镇新家庄村,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农具木匠师傅。17岁时,他就秉承家传学做木匠,不久就成了当地公社农具厂响当当的能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陈锁芳勤学苦练,热爱钻研,不仅会做农具,还会打家具、造船。会做简单的家具、农具,在木匠这一行里被称作“小木”,会造房子就叫“高料”,会造船则是大师傅级别的“水作”了。

  

  “如果说爷爷和父亲是‘小木’,我就算是‘水作’,那时上黄一带,水作的个数一只手就能数过来。”陈锁芳自豪地说。他又比划着说,做一艘船的难度有多大,“一艘5吨的船,多宽、多长、算载重还要留一点富裕,这个‘下料’的过程,就会难住很多木匠。”1963年、1964年在上黄农具厂,陈锁芳建造了两艘5吨10米长的木船。

  

  渐渐地,他对古典家具和建筑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试着模仿“老古董”制作一些木器。

  

  22年北漂生涯,在故宫修了19年古建筑雕刻

  

  说起自己的第二段人生经历时,陈锁芳又提到了朱由校,“如果不是去北京闯荡,我这个农村的‘水作’,不一定知道朱由校。他的故事,都是我在故宫当木匠的时候听来的。”

  

  1986年,上黄公社农具厂关门,43岁的陈锁芳决定到北京闯一闯,当起了“北漂”。刚到北京,陈锁芳在一家古典家具厂做了3个月的木匠,由于业绩突出被提拔为副厂长。随后,他又跳槽至一家专业从事古建筑维修的公司——北京城建集团。

  

  “我能做一些北京木匠都做不好的活儿。”陈锁芳略带得意地告诉记者,北京的天气干燥,家具容易出现裂缝,要把家具做得好看又耐用,这相当考验木匠的技艺。不到两年,一起出来闯荡的人里只有他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陈锁芳觉得,自己在北京的日子异常充实,起初只是为了谋生,后来却对古代传统工艺越来越着迷。1989年,他得知故宫招聘维修古建筑雕刻的木工,便前往一试,北京木匠行业的精英们也都蜂拥而至。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安装经验,陈锁芳脱颖而出,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录用者。

  

  在故宫工作期间,他仔细研究明、清两朝建筑中的雕刻艺术,将木匠活儿做到极致。在北京,除了故宫,北海公园的船只、三元立交桥等都有陈锁芳参与制作和维修的足迹。

  

  因为技术好,陈锁芳退休后还被留用,2008年,在他北漂整整22年后,才回到故乡上黄。

  

  做了1000多根拐杖,送给有需要的老人

  

  陈锁芳走到屋子外头,拨弄着地上的几个木头桩子:“你别看这些桩子不成样子,这对我来说可都是宝贝,我打拐杖都是就地取材。”

  

  原来,回乡后的一天,陈锁芳的表弟颜锁福,拄着用拖把柄做的拐杖来看望他。陈锁芳发现,那根“拐杖”既不顺手,又太难看。当时他就想,凭自己的手艺,完全能做出好看又实用的拐杖,送给有需要的人。于是,他到周边或者上山寻找一些木头,细心打磨做成拐杖,并在杖柄上刻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吉祥文字。

  

  这么多年来,他已经制作了1000多根拐杖,送给埭头敬老院、后六敬老院、上黄敬老院、本村及溧城镇的部分高龄老人。记者看到,这种拐杖利用了木材天然的弯曲度,外观质朴,拿着十分顺手。

  

  回乡后,陈锁芳还受人之托,不计成本地制作了天目湖牌坊、溧城镇同仁堂医药公司门头、帝豪大酒店门头、夏陵村四角亭、吴家村文化长廊等一系列作品。“制作这些门头、亭子,其实赚不了多少钱,但我不能丢了这门老手艺。每天和木头打交道,闻着木头的清香与芬芳,这对我来说是最浪漫的事情!”说到这里,陈锁芳爽朗地笑了起来。

  

  这时,一位村民找上门来,问陈锁芳有没有时间帮自己维修下家里的木门。“有空,待会儿就来!”他不假思索地应道。

 

本文标题: 陈锁芳:"北漂"22年,在故宫修了19年古建筑雕刻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39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