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静:大数据智能化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06 08:38:09  来源:文博圈
核心提示:当科技与文物融合,古老与现代交辉,会碰撞呈现出怎样的火花?参观“国宝级”的展品不用再排队数小时、观看几分钟;文物修复碰到棘手的问题,可以在“千里之外”实时问诊,专家在线答疑……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文物资源可以真正地“活”起来。

  当科技与文物融合,古老与现代交辉,会碰撞呈现出怎样的火花?参观“国宝级”的展品不用再排队数小时、观看几分钟;文物修复碰到棘手的问题,可以在“千里之外”实时问诊,专家在线答疑……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文物资源可以真正地“活”起来。


  我国文物资源丰富。当前社会上流传一种观点:博物馆很多文物尚未展出,“养在深闺人未识”,文物利用率低。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罗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博物馆文物利用率低,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观点”。


  博物馆藏品的利用不仅仅是对外展示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罗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博物馆是收藏、研究、教育、展示历史文化的机构,展示只是文物利用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文物还服务于教育、科学研究、群众生活等方方面面。如现在很多文物进了课堂、进了社区,一些文化元素、文创产品和服务,正在融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可以说,文物利用的方式是多样化、多角度、多层次的,而不是单一的展示利用。”


  “智慧博物馆”能在有限空间向观众讲述无限知识


  过去博物馆作为一个实体来说空间永远是有限的,但是现在怎样通过技术手段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呈现给观众,是博物馆一直尝试的方向。此次智博会的“智慧博物馆”展区设置了观众识别系统,观众进入展区后能判断其年龄段,并根据逗留情况、观看时的表情判断其对文物的喜好,根据这些收集到的数据,博物馆方也能更好地服务观众。今后智能化的博物馆,甚至观众参观时都不需要排队。


  5G与相关技术的结合将给文物保护带来更多新的可能


  文物保护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文物的“抢救性保护”是文物工作者最棘手也最无奈的难题。罗静表示,“任何抢救性保护其实就是对于本体的主动性干预,无论是物理的方法,化学的方法,如果你主动干预,就有一部分信息可能会消失,而修复者也会附加一些新的信息上去。这时就需要对文物作更加全面认识:哪一部分是不能缺失的,对修复者的要求会非常高。”


 
标签: 文物

本文标题: 罗静:大数据智能化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45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