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骥:古城墙守护人的城市“规划之道”!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10-24 08:59:15  来源:文博圈
核心提示:在历史的长河里,一代代热爱这座城市的人们守护着这座古代城垣,在保护利用的前提下,让这座经乱世而得传续的古城墙与城市融为一体,成为古城人最大的“乡愁”,亦是通向未来的强大后盾。

  在历史的长河里,一代代热爱这座城市的人们守护着这座古代城垣,在保护利用的前提下,让这座经乱世而得传续的古城墙与城市融为一体,成为古城人最大的“乡愁”,亦是通向未来的强大后盾。


  今天,每一个来到西安的人都会庆幸,西安保护住了这座完整的古代城垣:城墙巍巍,城河潺潺,古代士大夫在山水间寄托情思,这青砖苍檐间又何尝不是历史幽情和人间沧桑呢?从五十年代到现在,西安城墙在持续的保护中并加以利用,这座曾经的城市防御系统渐渐融入民生,化于时光中,终将记录着一代又一代古城人的生命痕迹,让今时今日也永留青史。


  而这些都要感谢那些背后的守护者们。从西安的城市布局,到城墙的定位,及整体的协调,再到未来的发展,众多专家学者都为此付出心力,因为有了这些城墙的守护人,如今的西安城墙才能焕发青春,再现辉煌,世界瞩目。


  春去秋来,岁月茫茫,这些城墙守护人如或明或暗的晨星,闪耀在漫长无边的人间夜晚。他们或沉默守护,或力挽狂澜,或画龙点睛,或巧手胜天,这座古城在他们的守护中延续其千年的历史文脉,这座城墙也在他们的守护下,屹立如斯,天地希声……


  溯游历史记忆,传承文化匠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续写西安城墙新的传奇。


  韩骥——西安城墙保护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原西安市规划局局长、西安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常务理事、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历史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的四十余年里,他主持了西安市总体规划编制,参与了苏州、兰州、延安等城市的规划编制工作。他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家优秀设计奖,在我国建筑界和规划设计领域享有盛誉。


  张锦秋大师在建筑领域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但对于张大师身边相濡以沫的丈夫韩骥先生在城市规划上的重要建树,普通市民知道的人却很少。至于他的“规划之道”,了解的人则更少。


  也可能由于这个缘故,当韩骥先生陪同张大师出席一些重要活动时,往往只被介绍是张大师的“先生”,但他生性豁达,对此毫不介意,往往会微笑着说:“这不是假的。”那些人不知道,他们二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各领风骚,均为翘楚,都是“站在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


  韩骥先生有浓厚的专业背景和极强的专业才干,他好读书,勤思考,数十年如一日研究、策划西安城市规划中的全局和重点项目,出色地解决了历次规划修编和重点项目建设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堪称“智多星”。他知识渊博,思路敏捷,又风趣幽默,易于共事,属于古人推崇的那种有“才、情、趣”的文人。


  韩骥先生认为:城市规划是一个历史范畴。我们观察城市的视角和感受城市的方法有多种,如果将这些视角和感受方法用于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那就是城市规划的真谛。城市规划的实施也是团结协作的结果,要靠建筑、市政、园林、环境等专业共同完成。


  2005年,他主导修编了西安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形制上提出了“九宫格局”的图式。一位终生在古都西安耕耘的规划师,当他从热血青年到将至老朽时,他会告诉你,八百里秦川绝非一张白纸,那是一张历时三千年的旷世之作。


  秦山渭水,名都大邑,塬陵寺观,星罗棋布,美不胜收,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拿着笔画好自己的那几划,既不要坏了祖先的章法,又得给后人留有余地。须知,这幅画卷是要我们世世代代去接力完成的壮举啊!


  与韩骥先生相识三十余年,深感有必要梳理一下先生“从热血青年到将至老朽”这段时间关于西安规划的系列理念和思想,把他的“规划之道”提供给今天和后世西安的守护者参考,以“接力完成”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古都保护与建设的“壮举”。他的“道行”很高、很深,不看不知“道”。


  风水长安——生态建设的山水文化


  规划学是一门科学,是研究和合理安排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的科学。在西安做规划,首先要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西安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沿革。


  韩骥先生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先后师从中国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先生和他的大弟子、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学院“双院士”吴良镛先生,不但娴熟国外国内现代规划思想和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中国规划思想和理论学习、理解的造诣也很深。要理解、读懂古人对西安城市的规划思想,离不开“风水”“八卦”这些概念范畴。韩骥先生认为古人这些理论披着“玄学外衣”,却有着“科学内涵”。


  他善于从中提炼出符合自然历史地理规律和现代城市结构布局理论的科学规划理念,一来廓清了西安十三朝古都的建都之谜,二来顺应了中国和西安传统的社会文化心理,便于接受、贯彻国家制定的科学的城市总体规划;三来保证了西安城市规划、建设独有的城市特色,避免了“千城一面”的弊端。


  韩骥先生撰写《风水长安》一文,明确指出:周、秦、汉、唐各朝代都极为讲究“风水”,都城的选址就是当时古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杰作。何谓“风水”?他点明:这是一种具有“玄学外衣、科学内涵”的实用知识。


  古人是如何看待西安的“风水”呢?首先是西安南依秦岭。古人称关中为“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其突出的地理标志就是横亘中国中西部的秦岭。秦岭东西延绵千里,南北纵深五百里,峰峦迭起、姿态雄伟。秦岭山脉来自昆仑山脉中干的东向延伸,昆仑山的“元气”由秦岭带到关中,向北扩散,遇渭水而聚,形成渭水与南山之间广阔的藏风“明堂”,必然成为古人建都的首选之地。


  其次是西安“八水环绕”。西安河流密布,境内有发源于秦岭山脉号称“七十二峪[2]”的多条河流灌溉田园、润泽大地。站在秦岭之巅,向北眺望,在一望无际的渭河西安平原上,分布着乐游塬、龙首塬、少陵塬等台塬地貌,与泾、渭、灞、浐等河流相互衬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理人文景观。


  再次是西安平原广袤。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川道开阔,陆地广袤,平坦如海,古称“陆海”;这里沃野千里,土肥水美,物产富饶,古称“天府”[4]。在《尚书·禹贡》对全国九州土地物产资源所作的评估中,唯有关中所在的雍州,得到“其土黄壤、田上上”的评定。西安地表的黄土土层深厚,易于耕作,具有“自肥”功效,原始土层结构紧密,直立不倒,是制作土坯、砖瓦等建材取用不竭的天然原料,无愧为“九州膏腴”。


  古人断定:“关中形胜,自古建都极选地也。”当韩骥先生在文章中一一道来的时候,我们都会为之动容、为之自豪、为之奋起而热爱、呵护、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明白了“风水”之理,我们就会知道,西安的城市规划,首先要保护好西安的山水环境,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


  韩骥先生作为城市规划大师,还从都城选址和建设格局上为我们讲述古人的智慧和妙思。他认为“高峰还在隋唐长安城”,不但规模巨大,而且规划严正,分区明确,山水交融,“充分体现我国古代山、水、城一体化营建的优良传统,反映出统一而强盛的帝国的恢弘气度,是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伟观。”


  大家会发现,以唐长安城为原点,周、秦、汉都城是逐步靠拢的趋势。所以,隋唐长安的城址是经历1700年演进而选择的“风水宝地”。从唐以后,虽然长安城多次易名,乱世则缩小,盛世则扩大,但城址原点再也没有变迁过,时至今日又过了1400余年,仍然保持着城市的精、气、神,依然能够焕发青春、重现辉煌。


  经过上述分析,韩骥先生对历史古都的保护和现代新城的建设提出了重要的理念和指导性意见。其要点是重视保护西安的“风水”和城市的“地灵”,包括显示“山、水、城、宫、苑、寺、市、坊”等要素的宏伟布局,恢复“八水绕长安”的河、渠、池、沼体系,大到用地布局,小到景观配置,都应突出和保护西安特色。


  要通过规划、建设、园林一体化,体现中国传统的山水城一体化的理念。他指出,我们要把凯文·林奇关于城市形象“五大要素”与中国传统“地理五要”结合起来,兼收并蓄,灵活运用,让具有生态美、综合美的西安城市风貌特色更加浓郁和丰富多彩。


  在西安的实际工作中,许多重大项目的规划定点都体现了韩骥先生的这些理念,例如西安铁路客运北客站的选址,“欧亚论坛”永久会址的定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和第十四届全国体育运动会的“西安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简称“三中心”)地址的选定,韩骥先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直到今天,他已进入耄耋之年。但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他还是应邀出席一些省市重要项目的规划研讨、论证会,积极为西安和陕西的发展献计献策。


  时代在变,城市在变,但城墙不会变,作为西安的城市规划者之一,古城墙的守护者,韩骥先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拳拳之心值得我们的最高敬意。


 

本文标题: 韩骥:古城墙守护人的城市“规划之道”!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48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